5月21日,我校组织南通市第一中学学生开展传统文化劳动体验课活动。活动作为学校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职普融通示范日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劳动匠心教育、沈寿刺绣传习馆参观、扎染等非遗技艺体验的多元形式,打造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学衔接模式,推进“职业体验”教育纵深发展,着力培养新时代青年的工匠精神、劳动意识和职业素养。
在我校沈寿刺绣传习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吴露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重点讲解了南通仿真绣的发展和成就,勉励同学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之路上笃定前行,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为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活动现场设置“非遗工坊”各个教学实践区,将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职业认知启蒙、工匠精神培育深度融合。在扎染体验区,学生通过捆扎、浸染等非遗传统工艺,在蓝白相间的纹样变幻中领悟“天然去雕饰”的生态智慧与设计美学;在书签制作区,老师指导学生运用激光雕刻与手工装帧技术,将校训格言与南通建筑剪影巧妙融合,在方寸之间体验“文创产品从设计到量产”的完整产业链;在陶艺工作台前,陶艺专业教师用泥巴示范完成拉坯成型、图案绘制等工序,学生通过“泥土重塑到艺术呈现”的全流程实践,诠释“匠心造物”的职业内涵;在刺绣体验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南通仿真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艺术设计学院张蕾老师详细讲解了沈绣的发展历史和技艺传承,带领同学们亲身体验仿真绣“细、匀、光、齐”的针法技巧,感受刺绣针法与绣线灵活运用的工艺美感。
此次活动以非遗技艺为纽带,成功搭建起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深度融合的桥梁。学校以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职教思想为引领,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以文化人,以文润心,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宣传部、艺术设计学院、纺织服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 宣传部/图)










